莱西市望城街道后堤新村的贾绍飞可忙了!她不仅是新村合作社的会计,还是无人机“女飞手”,用无人机给村里的农田撒肥她是主力;农忙的时候她还会客串农机手,开着收割机抢收玉米。
在莱西,像贾绍飞一样因强村共富而有了更多用武之地的人大有人在。如果把强村共富公司当作壮大乡村产业的“密码”输入,打开的则是莱西市沃野千里的万紫千红。
能开无人机、收割机,女会计贾绍飞成了多面手。
村会计开上无人机,种地也能享“服务”
5月,位于莱西市望城街道的千亩主粮农场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里,坚持“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种植的小麦长势喜人,一月后便可开镰收割。而此时,“女飞手”贾绍飞还是不敢放松警惕,在统一安排下给这片地用无人机再撒了一遍菌剂。
望城街道以党组织领导的“乡村公共资源+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为突破口,在后堤新村率先试点“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四位一体发展机制,成立莱西市兴堤农业专业合作社。贾绍飞成为这一合作社的会计。
通过这一共富模式,后堤新村整合土地1200余亩,带动327户农户以土地入股。
跟着乡村生产模式一起改变的,还有贾绍飞的身份——从一名会计,成长为“女飞手”甚至“女农机手”。她说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科技助农是后堤新村共富模式的主动力。2021年,为了加大农机投入力度,后堤新村购置了第一架无人机。无人机是上了,但是没人会操作。不能让这么好的设备成了摆设,“不行我试试!”从来不摆弄机械设备的贾绍飞,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她后来回想,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知道种地对乡亲的意义,觉得对老百姓好的就去干准没错。
没想到,贾绍飞上手非常快,一天就学会了无人机操作,之后就开始负责给村里的地施肥、撒药。不光是他们村,周围村庄一万多亩地的飞防每年都交给了她。
学会操作无人机后的第二年,玉米收获季偏逢连日大雨,她又被迫开起了收割机进行抢收。之前从来没摸索过这些农机的贾绍飞,竟然成了村里的农机“大拿”。
如今她还收了村里的后生当徒弟,“光这一块就给他增加了不少收入,孩子的父母可高兴了。”
后堤新村的农业种植,不仅有大型农机“服务”,还形成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而这一体系搭建的背后,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她就是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销普惠”)副总经理门奕彤。
门奕彤介绍,在他们的积极推进下,小田并大田,开辟了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的新路径。在示范基地核心区,1200亩农业科技试验田汇聚了青岛市农科院的最新品种和技术,由供销普惠提供全程技术支持,良种覆盖率将达到100%。
科技兴农在后堤新村所走的这条强村共富之路上成果显著,被很多后来者效仿。在合作社成立后的4年里,实现利润224.69万元,村民直接收入125.8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36.06万元,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供销得发展”的多方共赢。
马连庄唯麦精酿乡村振兴共富工坊里展示的酿酒原料。
共富云仓通四方,甜瓜不愁卖高价
跟后堤新村科技助力农业种植提质增效的强村共富之路相比,马连庄镇则走得更“远”。
马连庄镇鲁岚新村村民姜绍源今年49岁,种甜瓜10多个年头了。之前种地很难见到高的效益,看着马连庄甜瓜的效益还可以,心一横决定换了“赛道”。
马连庄甜瓜的名声在外,在姜绍源看来是其土质比较好。十多年来,他的甜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达到目前的30亩左右。跟早上市的高温棚相比,他家的“崂山棚”里种植的甜瓜相对晚熟,每年四月底五月初第一批上市;但产量也很可观,能达到每亩地四五千斤。再加上提前育苗等技术手段,五六月份还能收获一季。
而让他不断扩大规模种植的原因还是“卖得好”,“现在有了共富云仓,组织我们统一卖。”
他说的共富云仓统一卖,就是马连庄镇通过组建镇村强村共富公司,构建统一销售体系,并通过镇级“共富云仓”标准化分选,直供全国商超,实现销路增收双突破。
姜绍源说,通过这一渠道,销售价格能高不少。例如其他客商那给出的收购价格达到4元一斤时,通过共富云仓统一销售就能卖出7元一斤的价。
凭借种植甜瓜,他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60万元左右,利润能有二三十万元。“还是很可观。真是靠着种甜瓜、靠着共富云仓过上了好日子,已经很知足了。”他说,现在房也买了,车也买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不光是他一家,据统计,被称为“甜瓜小镇”的马连庄,今年全年甜瓜总产量约4705万公斤,总产值约3.62亿元。也不只是甜瓜,依托共富云仓畅通的销售渠道,车厘子、芦笋等诸多特色种植也发展起来了。
在马连庄镇强村共富公司草泊基地,工人们每天都在繁忙地打包,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将新鲜的水果等发往全国各地。
2017年,马连庄镇成立镇级强村共富公司,将其作为乡村资源统筹的平台、规模种植的主体、粮食安全的兜底。通过这一强村共富公司,马连庄镇将国有(集体)经济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引入到农业发展中,探索出“集体资本+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的合作运营新模式。
如今,马连庄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依托镇级强村共富公司建成特色园区8个,利用土地约3000亩。当地还承接了投资2.9亿元的马连庄镇高端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正在实施推进。这些项目更坚实了马连庄镇的示范引领,为共富再探新路。
去年年底,马连庄唯麦精酿乡村振兴共富工坊开业,在这里甜瓜都可以酿出啤酒。共富工坊的成立是马连庄镇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的共富创新实践,据此整合农业产业上下游资源,推动更多特色产业实现从单一生产到产品深加工、研学旅游、电商经济的全产业链化的飞跃。
“其实在国外,很多这种乡村酒厂,一个酒厂就能辐射周边几个小乡镇。”喜欢称呼自己为新农人、已转行研究酿酒的郑焕良如今将目光放在了乡村,希望能够打造特色化、本土化的乡村酒厂,通过扎根乡村的精酿与其他产业不断地碰撞融合,触发更多层面上的产业振兴。
盘活资源谋共富,虾肥蟹美日子更美
6月的姜山新村,姜山湿地的“六月黄”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这种螃蟹虽然没有中秋前后上市的螃蟹膏肥肉满,但因时节赋予的鲜美,足以让人大饱口福。
为了满足订单需求,这段时间姜山湿地小龙虾大闸蟹养殖负责人王聪每天都和工友们通宵奋斗,只有中午捕完蟹、打包发走后才能休息,晚上又开始了忙碌的时光。
就在距离蟹塘不远的一片新修整的池塘里,姜山湿地的“新客人”蓝龙正在水中悠闲地觅食。“莱西的水多,很适合蓝龙的生长。”今年67岁的技术员王志金来自四川广源。为了给这些小龙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他们改造了原有的虾塘,“国庆节前后就能上市了!市场价现在一斤能卖到80元,效益很可观。”他对这个新品种很有信心。
四川广源67岁的技术员王志金被姜山镇邀请过来,作为小龙虾养殖的技术指导。
无论是螃蟹还是小龙虾,都是姜山新村依托村级强村共富公司发展的特色产业。今年4月,随着一笔500万元“强村共富贷”的落地,全青岛首个以强村共富公司为主体的“共富贷”正式缔结,这场由姜山镇党委与中国银行、青岛农商行联袂打造的“金融+产业”双向奔赴,预计每年将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一幅“蟹虾共舞、产融共生”的共富画卷将在这里描绘得更加生动。
在莱西,人们总会发现,这里水资源十分丰富。在造就宜人的生态环境的同时,生命之源也为包括姜山新村在内的诸多乡村提供了发展资源。要知道,姜山新村的虾蟹养殖,正是盘活了这些资源打造的“金”产业。依托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养殖,姜山新村强村共富公司与保驾山新村强村共富公司合资成立合盛水产公司,创建小龙虾、大闸蟹本土知名品牌,仅此一项预计就可为强村共富公司增收200万元,增加集体收入100余万元。
而姜山新村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成立的青岛市第一家村级强村共富公司——众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在共富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该公司将村内资源进行归拢统筹,以较低的价格承接村庄的物业、绿化等业务,不仅降低了村庄各项事务的运维成本,还帮助村民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此外,它还积极挖掘村庄资源,例如与青岛海氏海诺集团合作,将村内20间闲置房屋进行整修,合办村企联营医药配件加工厂,实现多方共赢。
从成立全省第一批强村共富公司开始,莱西市姜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德成就参与其中。“最初我们提出要搞党支部联办合作社的时候,也是想以此来增加村集体收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他们逐渐摸索出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强村共富公司,这样经营的范围就更广了。
公共资源盘活了,村集体收益增长了,这种依托党组织领导的“乡村公共资源+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目前在姜山镇乃至莱西市得到不断推广。
据了解,截至2024年,莱西市已成立强村共富公司117家,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1.1亿元,农民增收1.2亿元以上,入选“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纪新慧 李晓哲 李伟志)
盈配资,股券通配资,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