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林采宜)
被年轻的女性“偷”,同时被年老的女性“管”,成功的男士总是挣扎在诱惑和约束之间
林采宜/文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供求关系决定物品的稀缺性,而资源的稀缺程度又决定了其竞争度。价格的差异以一种量化的形式反映其稀缺程度。例如,东京的房地产价格是江苏吴县的二十倍,并不是说东京的别墅能挡风御寒,吴县的别墅就不能,也不是说东京的别墅舒适宽敞,崇明的别墅就不具备那些性能,那为什么物理效用相似的物品价格差异如此之大呢?因为供求关系。供不应求造成了某些物品或资源的稀缺,例如土地,例如古董。稀缺程度越高,需求者的竞争就越激烈,在争夺稀缺资源的交易市场上,竞争者用价格打败对手。
那无法通过市场标价进行交易的资源怎么办呢?不可标价交易东西未必就不具备稀缺性,例如优秀的或“成功”的男士。经济定律告诉我们,既然存在稀缺性,则竞争在所难免。稀缺程度越高,竞争越激烈。正因为不可标价,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婚外的女人和婚内的女人只能通过“偷”或者“抢”的方式进行角逐,年过四十,总听见太多的太太们抱怨先生花心,或者是“现在的年轻女孩太厉害,总是想一步到位,以功成名就的成熟男士为目标”。那倒是,如果把婚姻当成改善生存处境的手段,“一步到位”是最经济,风险最低的投资,于是乎,年轻的女孩以青春的魅力作为偷猎男性的资本,而年老的、或年未老、色已衰,自信殆失的女性便沦为“看守”,“小偷”和“看守”较量的结果是男士的自由和隐私完全支付给情感或者婚姻——这张没有数字的超级账单。
展开剩余45%被年轻的女性“偷”,同时被年老的女性“管”,成功的男士总是挣扎在诱惑和约束之间。和其他稀缺物品不同,他们没有价格,所以被送入的不是市场、而是战场——不见硝烟、却血泪纵横的战场。女子在婚姻上最大的错位就是:上半辈子当“小偷”,下半辈子当“看守”。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某男士中年得志,有了外遇,其妻趁其熟睡,用烧得滚烫的熟油浇灌他的下身,作为背叛感情的惩罚。更让人怵然的是,这种行为居然得到街道邻里的同情,认为对“忘恩负义的陈士美”就该这样。看来,在“道德”的刀殂下,人性不过鱼肉而已。
“价高者得”虽然功利,毕竟还是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而“手段狠者得”则多少有点践踏人伦的味道。无所不在的竞争意识,到了生活和情感领域,居然演绎的是这样一种社会伦理。
回到经济学,信眼望去,这世上一半是男人,但优秀者凤毛麟角,自然有众多女性为之心仪,年轻的或不年轻的。如果有幸“抢”到了一个优秀的男人做先生,这一辈子休想安宁,“优秀的男人总有许多女子爱”,谁让你拥有如此稀缺的宝贵资源呢!那就竞争吧,一生无悔地竞争下去,直到白头偕老。这是为“富有”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婚姻和爱情也是一笔财富,富有的人总是要多几分风险。这,就是经济学。
当然,如果你嫁的男人在世人的眼里平平常常,那一样要好好珍惜,其实撇去虚荣的因素,吴县的别墅和东京的别墅住起来一样舒适,风轻云淡也是一种美。幸福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标准。效用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这,也是经济学。
本文为人文学者、经济学家林采宜的原创文章。作者更多的随笔,小说见下面三本书
发布于:北京市盈配资,股券通配资,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