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主办、共计19个国家参与的“护身军刀”演习,在澳大利亚海军吨位最大的两栖攻击舰“阿德莱德”号上正式开启。
据悉,这场联合演习会一直持续到8月4日,而随着两栖攻击舰的频繁亮相,也让广大网友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近年来,当中国的“福建舰”用电磁弹射惊艳世界时,美国人却把两栖攻击舰爆改成了“闪电航母”。
这操作让不少人看糊涂了,我们这边花大价钱使劲追赶超级航母,美国怎么突然变了方向,开始搞这种更便宜的“小号航母”?
展开剩余87%这不由得令人怀疑:我们是不是被美国人骗了,花大价钱猛造航母,从而忽略了两栖舰的潜力?
中国必须要建航母!中国航母的发展,并非一时起意,而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20世纪末,中国海军以近海防御见长,远洋行动能力有限,不少关键海域和战略通道需要更有力的保障,但当时中国缺乏能够投送远距离打击力量的平台。
这导致每当国外大型舰队出现时,航母缺乏不可避免的让中国在应对方面显得底气不足,这一局面下,中国决心补齐“硬实力”短板。
中国选择了在引进和自研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最初引进外国未完工航母船体,花了十多年完成技术摸索。
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自主设计的第二艘航母才真正代表中国进入“有航母国家”的阶段。
这里面包含了船体建造、动力系统、舰载机运营等多个环节的技术突破。
等到新一代电磁弹射航母问世以后,中国航母开始接近世界主流水平,为配备先进舰载机以及远洋作战打下了基础。
航母对于中国来说,不只是装备升级那么简单,随着中国经济、贸易和战略利益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近岸防御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中国不仅需要在南海、东海等热点区域强化存在感,还要保障远洋贸易安全。
随着全球化带来的海外利益点逐渐增多,如果没有航母作为远洋投送核心,关键时刻可能受制于人。
因此,我国“猛造航母”背后,是基于当前和未来几十年国家战略安全的现实需求。
美国人的算盘多年来,美国海军都拥有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母编队,其核动力航母无论从吨位、舰载机数量还是持续部署能力来看,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远洋作战平台。
冷战时期,美军航母的作用是用以全球快速部署,掌控海上关键节点,为了持续保持这一优势,美国投入巨资研发新一代航母,同时维持现役编队的完整运转。
不过,超级航母带来的“高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新一代航母动辄上百亿美元的造价,不仅带来了巨大财政压力,还让资源分配变得紧张。
近年来,美国面临的不再只是超级大国竞赛,越来越多的局部冲突、维和、反恐、短时高效打击任务需要更灵活的舰种。
此时,四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成为美军分担任务的有效方案。
它们通过搭载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斗机,在特定场景下可以承担部分航母任务,但单舰造价大为降低,维护成本也可控。
这种“闪电航母”性价比极高,可以灵活部署到全球热点地区,执行一些烈度不高的任务,让超级航母能腾出手来,专注于大国博弈。
所以,美国不是放弃航母,而是在搞战略上的“高低搭配”,优化舰队结构,让钱花得更有效率。
当然没有被骗!其实看到这里,所谓的“中国掉入美国陷阱”一说,就可以彻底打住了,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你进我退”的零和游戏。
中国发展航母,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现在必须有,这是从0到1的突破,是国家战略的刚需,和美国人怎么想、怎么做,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美国发展“闪电航母”,是在已经实现从1到100的霸权后,寻求一种更经济、更高效的维持霸权的方式。
有趣的是,两条看似完全不同的路,正在通往同一个方向。
中国在奋力追赶航母技术的同时,也没有落下两栖攻击舰,被军迷戏称为“小平顶”的075型两栖攻击舰,也像下饺子一样接连入列。
传说中更先进的076型,甚至也要上电磁弹射和无人机,这不就是“中国版闪电航母”的雏形吗?
种种迹象表明,中美海军的发展路线,其实正在悄然重合。
双方都在奔着“超级航母+全能两栖舰”的黄金组合而去,构建一个远近兼顾、高低搭配、任务分明的现代化海上力量体系。
所以,这盘棋没有谁忽悠谁,更没有谁是谁的圈套。
大家都是在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根据自身国情和战略需求,做出的最理性、最必然的选择,中国在补齐短板,美国在优化长板。
未来的大洋之上,早已不是一两件国之重器的简单对决,它比的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厚度,是战略运用的智慧,更是成本与效率的精算。
而在这条布满荆棘也充满荣光的深蓝之路上,中国海军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坚定。
信息来源: 1.环球网关于“‘护身军刀’演习举行,美国首次在其本土外进行‘堤丰’中导系统实弹射击演练”的报道 2.观察者网关于“8年磨一舰!两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交付计划再延期”的报道发布于:河南省盈配资,股券通配资,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