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白宫知情人士不久前向彭博社透露,为了促成与中方元首的会晤,并确保双方能够达成协议,特朗普近期刻意放软了对中国的强硬语调,并且摆出了足够低的姿态。
【一位白宫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特朗普近期刻意放软了对中国的强硬语调】
本周二,特朗普表示,他将以“非常友好的方式”与中方打交道;紧接着次日,特朗普又高度评价中国对芬太尼的管控措施。
特朗普政府曾分别在今年2、3月份两次以芬太尼为由向中国加征关税,合计20%。而特朗普的这番表态,也被一些分析视为美国正在为降低,甚至取消这部分关税做准备。
以上都是公开的表态,而在私下里,特朗普似乎同样调整了对中国的态度。
知情人士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在与内阁成员的会议中,特朗普“往往是房间里最不鹰派的声音”。
【在与内阁成员的会议中,特朗普“往往是会议室里最不鹰派的声音”】
也就是说,特朗普目前对中国的态度,不仅要比国务卿鲁比奥、贸易顾问纳瓦罗这种传统的鹰派温和,甚至要比华尔街出身的财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还要鸽派。
这种场景的确令人难以想象,但特朗普也确实有这么做的动机。
一方面,自年初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一直希望跟中方元首尽快见上一面。
这跟他的行事方式有很大关系。在处理某些重大问题时,特朗普喜欢由上到下,直奔主题,最高层之间进行对话,先把大的原则方针搞定,而后让下属去具体策划执行。
在1.0时期,特朗普甚至会直接把自己的电话号给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让对方有事直接给他打电话,搞得美国的国安部门非常头疼。
中方的程序则似乎正相反,一般被认为是从下至上,相关对接部门要先把事情谈妥,然后才是最高层一锤定音,通过元首会晤或联合声明的方式作为最终确认。
【在处理某些重大问题时,特朗普喜欢由上到下,最高层之间先进行对话】
在本轮中美关税战中,特朗普也基本上按照自己“从上到下”的传统方式行事,亲自操盘,所以他急于同中方最高层展开直接对话。
那怎么才能让中方同意展开最高层的对话呢?这就不得不提几个月前的一则旧闻:
4月份中美围绕“对等关税”激烈对抗的时候,特朗普政府当时就主动提出要跟中方谈判。而一位白宫消息人士就透露:
“中方要求美方主动采取积极措施,然后才能同意谈判……包括控制其内阁成员对中国的抹黑、贬损言论,对中国表现出更多的尊重。”
3个月后,为了尽快与中方最高层见上一面,特朗普带头对中方“表现出更多的尊重”。
根据一些外媒的说法,中方已邀请特朗普出席即将在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而特朗普则邀请中方元首出席预计将在10月底举行的联合国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
【根据外媒的说法,中方已邀请特朗普出席即将在9月3日举行的阅兵式】
言归正传。另一方面,如今内外部的多重压力,也让特朗普急于同中方达成协议,或者至少缓和同中国之间的关系。
之前也提到过,未来几个月是特朗普政府在国内经济问题上最难熬的几个月。一边“大而美法案”的经济刺激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另一边,关税政策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正逐渐铺开,通胀上升的情况下,美联储也越来越不肯降息。
此外,美国同欧盟、日本、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前景尚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一旦8月1日美国同这些国家无法达成协议,特朗普也决定不再延长关税暂缓期,那么美国市场必然将面临一波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将在8月初进行的中美谈判就很关键了——8月12日,中美24%关税的暂缓期将到期。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中美的关税“休战期”可能至少还会再延长3个月。此外,美方谈判团队正致力于让中国同意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和服务,给国内一个交代的同时,缓解特朗普对贸易逆差的担忧。
当然,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今天他对中国一副友好的姿态,明天就可能会立马变脸。
更别说,白宫内部仍然存在大量具有影响力的对华鹰派。知情人士承认,特朗普对中国态度的突然软化,已经在白宫内部引发担忧和意见分歧。
一些鹰派官员仍坚持应走对华强硬的传统路线,并强调出口管制不应被用作贸易谈判的筹码,比如最近H20芯片对华的恢复出口,这派人马就相当反对。
所以还是继续耐心观察吧:如果中美能在8月初谈出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成果,而不是仅仅再把关税暂缓期延长90天,那么两国元首的会晤倒是真的可以在短时间内期待一下。
盈配资,股券通配资,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